截至今年10月,火炬高新区引进和培育的高层次人才总量在全市率先突破千人,达1439名。其中,国家级重点人才62名,省级人才200名,市级人才1177名。
本报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管轩 李幼君
今年夏天,火炬高新区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制定支持企业吸纳大学生实习就业工作方案,夯实企业人才金字塔“塔基”。
政策牵引 形成招才引智“强磁场”
如何让火炬高新区的人才“朋友圈”发展壮大?火炬高新区以政策为牵引,在全市率先实施高层次创业人才储备、提升计划,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培育力度的意见》。这一被称作“升级版”的人才政策,涵盖人才创业项目储备计划和创业人才提升计划两个维度,将创业扶持拓展到留学人才项目、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等。同时,厦门火炬高新区会同厦门市集美区政府升级厦门软件园三期产业扶持政策;适时修订火炬创新券政策,放宽使用条件,覆盖更多人才型企业。
大学无疆创始人林承瑜就是高新区人才政策的受益者。大学无疆是一家专门为中小型留学机构提供SAAS服务的公司,通过大数据集成海外院校资源,助力留学机构服务效率提升。今年3月,林承瑜将公司从创新创业园的芝麻开门创客汇迁入新的办公场所,“办公场地租金开支不小,好在火炬高新区服务人员第一时间为我们兑现政策,帮我们降低创业成本。”
火炬高新区还发挥政策引领作用,释放“后浪”创新活力。今年夏天,火炬高新区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制定支持企业吸纳大学生实习就业工作方案,夯实企业人才金字塔“塔基”。
海外创业大赛自3482017年以来已在美国硅谷成功举办三届,在英国伦敦举办一届,累计招募300多个人才项目参赛。
以赛引才 集结“最强大脑”吸引创新项目
眼下,高新区企业厦门杰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杰顶新能源”)董事长陈淑敏正加紧引入顾问团队,推动刚落地不久的项目尽快投产。陈淑敏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在美国著名金融机构工作,丈夫则从事将废弃油脂转化为柴油的研究。“我们的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是第三代油脂转化技术,不使用添加剂,没有污染,也没有使用高温高压设备。”陈淑敏说。
从大洋彼岸来到厦门,陈淑敏与火炬高新区的缘分始于2019年的第三届中国厦
|
|
|